土壤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的組成部分,是農業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。正是由于其特殊性質——肥力,才使得綠色植物能健康生長。 土壤肥力雖與土壤物質組成有聯系,但主要受土壤性狀的影響。所以土壤是否健康,需要考量的指標是多方面的。 日本的土壤檢測報告 來源:飛同學 簡單來說,土壤肥力就是“土壤運行能力”,你也可以理解為土壤活力。雖然每個人或是每種作物對“健康的土壤”的理解是不同的,但通過測定土壤中的物理、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等分析性指標,適當的進行調整,以達到適應作物健康生長的需求。 來源:《土壤質量指標和評價方法》 張華 物理指標 土壤物理狀況對作物生長和環境質量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。土壤團聚性會影響到土壤侵蝕,水分運動和植物根系生長;土壤孔隙提供了空氣交換、水分運動和養分傳輸的通道,也直接影響著植物根系的生長。 圍繞著土壤中固、液、氣三相的分配,各種土壤物理屬性是相互聯系和制約的。 土壤團聚性好的土壤一般具有較好的土壤孔隙分布,土壤團聚體間的大孔隙和團聚體內的小孔隙相互補充,使土壤具有較好的持水性、導水性和通氣性。 土壤結構差、團聚性差、容重大,則容易帶來固結、結皮、滯水等問題,進而導致根系發育不良,養分傳輸受限,污染物質難以降解,具有較差的土壤生產和環境質量。 化學指標 各種土壤養分和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和濃度,直接影響作物生長。土壤的一些基本化學性質如陽離子交換量(CEC)、pH和電導率(EC)影響著這些養分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轉化、存在狀態和有效性。 ● CEC 指土壤膠體所能吸附各種陽離子的總量,是限制土壤化學物質存在狀態的閾值。 ● pH 指土壤酸堿度,是限制土壤生物和化學活性的閾值。 ● EC 用來衡量可溶性離子濃度,是限制植物和微生物活性的閾值。 生物指標 土壤支持不同種群的生物,從病毒到大型哺乳動物,這些生物和作物與其他系統成分相互作用。許多土壤生物可以改善土壤質量狀況,但是也有一些生物如線蟲,病原細菌或真菌會降低作物生產力。 作物最適宜的土壤指標參考范圍 CEC保肥能力參數與其他指標的關系 作物最適宜的EC范圍 作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 不同土壤最佳的田間持水量 土壤有機質含量分級 文章來源:有機肥農化大全